1 集团公司廉政文化进车站实施方案
 1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1 廉政格言警句
 1 廉政小故事
 
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理论创新八十句---江泽民篇
 
 

55、挑战未来走向新世纪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开拓创新,提出了"三个代表"和"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等重要思想,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以什么来治理国家和怎样治理国家的时代课题,成功地持续、发展、扩大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辉煌。两代领导集体路线的连续性坚持得如此之好,在我党的历史上和共产国际共运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范例。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下,在探索新道路过程中,党走向兴旺,国家走向强盛。

56、邓小平理论
  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正式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他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从此,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正式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7、十二大关系
  1995年9月28日,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上作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讲话,精辟地分析论述了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的十二种关系。
  这些关系包括: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速度和效益的关系;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第一、二、三产业的关系;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关系;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的关系;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处理好以上十二种关系,对社会主义理论建设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指导意义。

58、新时期三大纲领
  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完整地概括了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纲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59、全面认识公有制含义
  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他指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这种对公有制经济的认识,与以前相比是又一次思想解放,对统一认识、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将产生重要作用。

60、科教兴国
  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5月26日,江泽民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努力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的讲话。在1997年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再次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
  他指出,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要建立一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

61、二十字方针
  "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在1994年1月24日至29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江泽民首次提出这二十字方针。3月,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李鹏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这一方针又加以详细论述。
  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动力,发展与改革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而保持社会稳定则是发展经济和顺利进行改革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62、从严治党
  1997年9月12日,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郑重提出了"从严治党"的重要思想。2000年1月14日,江泽民在中纪委会议上对"从严治党"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江泽民指出,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坚决落实从严治党的方针,坚持从制度上确保从严治党方针的贯彻实施。

63、八项主张
  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若干重要问题提出了著名的八项主张。
  (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进程的基础和前提;(二)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三)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一贯的主张;(四)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五)面向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六)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七)要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做主的愿望,保护台湾同胞的一切正当权益;(八)我们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
  这一讲话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一贯性和连续性,体现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的决心和诚意,也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64、国有企业改革
  1995年5月22日、6月26日,在上海、长春召开的企业座谈会上,江泽民提出了"坚定信心,明确任务,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1999年8月12日,江泽民针对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第一,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经济;第二,坚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第三,大力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第四,切实解决国有企业的突出问题和困难;第五,加快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第六,建设高素质的经营管理队伍。

65、三讲
  1995年11月6日至8日,江泽民在北京考察工作时首次提出,对于干部进行教育时,要强调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1999年6月28日,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八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三讲"是紧密相连和互相统一的,核心是讲政治。在党中央的部署下,"三讲"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起来。
  通过"三讲"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全党的理论水平和政治水平,提高了领导干部正确把握形势、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66、农村政策的基石
  1998年9月,江泽民在安徽考察农业和农村工作时谈到,"深化农村改革,首先必须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这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
  10月12日召开的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认为:农业、农村和农民关系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为了完成我国跨世纪的发展宏图,就必须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保持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

67、两个文明的关系
  1996年10月10日,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闭幕时,江泽民着重阐述了两个文明的关系。江泽民指出,一方面,精神文明的发展,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经济建设搞好了,生产力发达了,就会给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更充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又不能简单地把精神文明看作是物质文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精神文明有它的相对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明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而物质条件差,精神文明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也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
  两个文明紧密联系而又有各自的发展规律,它们互为条件、互为目的,我们必须全面地把握两个文明的辩证关系,只有两个文明都高度发达起来,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一切社会的巨大的优越性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

68、树立一个好的学风很重要
  "加强学习,树立一个好的学风很重要。"这是1999年1月11日,江泽民在省级领导干部金融研究班结束时讲话的开端。
  他说,树立好学风,一是要坚持以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为中心;二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三是要坚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四是要坚持学习一般知识与学习专门知识的统一;五是要坚持在研究中国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外国的有益知识和经验。通过全党的学习,带动广大青少年刻苦学习,是关系到我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和后继有人的一件大事。

69、西部大开发
  1998年5月14日,江泽民提出了"逐步加快开发西部地区,是时候了"的观点。2000年6月,江泽民在宁夏、甘肃考察工作时强调:进行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在国际形势发生新的变化、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做出的重大决策。
  江泽民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将为21世纪我国经济的发展开拓新的广阔空间,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对于我们国家未来的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70、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正式提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江泽民在报告中提到了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

71、伟大的抗洪精神
  1998年9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会上江泽民指出,在同洪水的搏斗中,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展现出了一种十分崇高的精神,这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
  江泽民说,抗洪精神同我们党的一贯倡导的革命精神和新时期的创业精神一样,都是我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世世代代都要继承和弘扬这些精神。

72、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1996年6月21日,在纪念建党七十五周年的座谈会上,江泽民正式指出:七十五年来,我们有一条基本的经验,这就是:党领导的事业要取得胜利,不但必须有正确的理论和路线,还必须有一支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江泽民说,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是保证我国改革和建设事业顺利发展,保证跨世纪目标的顺利实现,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73、三个"想一想"
  2000年10月11日,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发表《关于改进党的作风》的重要讲话。他指出,党的作风问题,就是党的形象问题,我们要完成现代化建设必须要有好的作风。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该好好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为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

74、三个代表
  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正式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他说,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75、四个如何认识
  2000年6月28日,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就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指出了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影响的四个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76、五种精神
  2001年1月10日,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提出了要弘扬"五种精神"。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指出,我们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不断利用这些不懈奋斗的精神武装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使之成为大家的自觉追求,成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精神动力。

77、军队建设五句话
  "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这五句话是江泽民在1990年12月1日召开的全军军事工作会议上向部队提出的总要求。

78、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2001年1月10日,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讲话中,谈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问题。
  江泽民说:"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我们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79、宗教问题三原则
  1993年11月7日,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江泽民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宗教问题的三原则。一是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二是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三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江泽民说,我们共产党人有办法、有能力,引导爱国宗教团体和广大宗教信徒把爱教与爱国结合起来,把宗教活动纳入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做到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80、国际新秩序
  1997年4月23日,江泽民在俄罗斯联邦国家杜马发表了题为《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共同努力》的演讲。
  江泽民说,这种国际新秩序,是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主张各国有权根据本国国情,独立自主的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别国无权干涉;主张各国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一切分歧和争端;主张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和扩大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的发展和繁荣。